【電腦組裝 DIY】3萬元的高CP值菜單-2019年7月~12月
電腦組裝 DIY 前言
在我們 電腦組裝 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在去年 2019年7月初至2019年8月底Ryzen三代和Navi顯示卡正式上市,再加上11月至12月SSD及記憶體價格降低許多,現在可以說是組電腦的最好時機。


三萬元以內 推薦菜單
承接前兩篇文章(文章一、文章二)如果還沒看過的可以先回去看看,因為有些資訊此篇沒有說到。三萬元的預算,你可以組一台暢玩所有遊戲的主流主機或是一台效能更好的剪輯電腦,然後3萬元菜單對顯示卡部分畢竟還是一個有限的預算,沒辦法選到像2070 Super以上那種很高階的顯示卡,所以如果有計畫想要用2K或4K的高畫質遊玩遊戲,那顯示卡就勢必還要再往上投資。
電腦用途:
- 中階遊戲機
例如:大型遊戲(1080P、2K畫質遊玩) - 繪圖
- 影片剪輯 (4K)
- 直播
- 概括所有一萬、兩萬元的主機功能

CPU選擇:
intel 部分有i5-9600KF、i7-9700F、i7-9700、i7-9700KF,可以選擇。 而如果你是想要在預算內把遊戲效果最大化,那選擇i5-9600KF可以有更多預算升級顯卡,並且9600KF要全核心、超頻上5GHz並不難,也可以為一些吃重單核效能的遊戲帶來更好的表現。
而i7的9700系列一律都是8核8線程,即便沒有支援超線程,但是多了兩顆實體核心對多工處理來說依然是一大助力,假如沒有內顯或是超頻的需求,那i7-9700F會是最划算的選擇,而且九代在不超倍頻的情況下頻率就蠻高了,要拿來打遊戲或是剪輯都是不錯的選擇。然後假如你要挑選9700KF並且打算超頻,那預算部分的拿捏就要比較小心了,因為電腦是有木桶效應的,當你CPU挑的比較好,那周邊的其他配備也就要同時拉高才能完整發揮它的效能,比如說: 需要上到供電更好的主機版,使用更高頻率的超頻記憶體或是更快速的PCIe SSD……等等之類的。
有通路可自行購買,底下是我找到最便宜的連結供大家參考…

- i5-9600KF
- 6核6線程 (3.7-4.6GHz)
- 無內顯 需外接顯卡

- i7-9700F
- 8核8線程 (3.0-4.7GHz)
- 無內顯 需外接顯卡

- i7-9700KF
- 8核8線程 (3.6-4.9GHz)
- 無內顯 需外接顯卡
AMD部分則是有2700X、3600、3600X以及R7-3700X。而如果你預算有限,但是想要組一台剪輯為主的主機,同時也要能玩遊戲,那2700X的CP值真的蠻不錯的,甚至個人覺得要比9600KF和9700F划算,核心數高價格又便宜。
然後像R7-3700X也是一個遊戲和剪輯兼具的CPU,而且相較於3800X來說效能相差不大且價格甜,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有通路可自行購買,底下是我找到最便宜的連結供大家參考…

- R5 3600
- 6核12線程 (3.6-4.2GHz)
- 無內顯 需外接顯卡
- 三代Ryzen
製程為最新7nm Zen2

- R5 3600X
- 6核12線程 (3.8-4.4GHz)
- 無內顯 需外接顯卡
- 三代Ryzen
製程為最新7nm Zen2

- R7 2700X
- 8核16線程 (3.8-4.35GHz)
- 無內顯 需外接顯卡
- 三代Ryzen
製程為最新7nm Zen2

- R7 3700X
- 8核16線程 (3.6-4.4GHz)
- 無內顯 需外接顯卡
- 三代Ryzen
製程為最新7nm Zen2
主機板選擇:
- ATX : TX : 擴充性佳
- Micro-ATX : 體積較小、擴充性不錯
- ITX : 小機殼神器
延伸閱讀 ➤ (主機板推薦-規格及資訊(分析探討),如何挑選一張適合自己的主機板?)

inteL的部分,如果不超頻就選擇B360、H370即可,不過要注意如果是要搭配8核心的i7-2700X跟i7-3700X,建議至少要挑個3000元以上的主機板,畢竟低價位的板子供電能力可能只有普通的效能,面對8核心的i7可能會讓供電附載負擔較重,導致溫度過高而影響主機板壽命,當然確切的供電能力還是要看看主板的規格,只是3000元以上的主機板,供電基本上一定不會太差。
有通路可自行購買,底下是我找到最便宜的連結供大家參考…

- H310
- 支援CPU :1151腳位(intel 8代)
- 記憶體 :雙插槽 DDR4(max)
- 顯示輸出:1x DVI-D / 1x D-Sub

- B360
- 支援CPU :1151腳位(intel 8代)
- 記憶體 :四插槽 DDR4(max) 最高2666
- EZ調試LED

AMD的部分,因為預算拉高,選擇X570負擔就不會這麼大,最主要的好處是還可以完美的支援PCIe 4.0的顯示卡和PCIe SSD硬碟,更大的帶寬帶來更豐富的擴充性,不論是PCIe設備或是USB、SATA的數量也都更加豐富。雖然現在PCIe 3.0的帶寬已經夠用了,但是4.0可以提供未來更好的擴充潛力。如果預算上充裕、上X570絕對是英明的選擇。
有通路可自行購買,底下是我找到最便宜的連結供大家參考…

- B450
- 支援CPU : AM4腳位
- 記憶體 :四插槽 DDR4-3466
- ATX
- 3年保固期

- X470
- 支援 DDR4-3466
- 閃電極速USB 3.1 GEN2
- 一鍵即可控制17種燈光效果
- VR Ready
提供順暢的虛擬實境體驗

- X570
- 支援AMD第三代Ryzen™
- 內建2組DDR4插槽
- 支援雙通道技術及ECC/Non-ECC記憶體
記憶體選擇:
記憶體的部分一樣直接拿16G-32G剛剛好,然後看要不要選擇超頻記憶體,首先要確定主板支不支援,intel只有Z版支援,AMD部分則是全線支援,頻率越高CL值越低的效能會越好,不過記憶體所帶來的效能提升有限,會建議先把CPU和顯示卡搞到位,預算足夠再來考慮投資記憶體。
有通路可自行購買,點擊右方圖片是我找到最便宜的連結供大家參考…
系統硬碟選擇:
SSD部分可以的話則是500GB起跳,然後可以挑選速度更快的M.2 PCIe SSD,建議就一次買到位,直接買合乎自己需求的容量,不用特地去省想說之後再來擴充,因為目前的DRAM以及SSD都還很算便宜,並且考量到日韓貿易戰的開打以及前陣子東芝停電事件,已經影響到上游原料價個,這波低價在未來能不能繼續維持也都不知道。
延伸閱讀 ➤ (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硬碟?M.2、SATA、SSD的各總規格介紹)
有通路可自行購買,點擊右方圖片是我找到最便宜的連結供大家參考…
顯示卡選擇:

顯示卡部份一樣原則上就是先確認好CPU之後再來分配預算,目前一萬元以上的顯示卡有RX-5700、RX-5700XT、RTX-2070這幾張最不錯,要1080全開玩所有遊戲基本都不是問題,2K狀況下也能順跑大部分遊戲,而且5700系列的非公版都出來的差不多了,現在這個時機入手是很適合的,2070因為有降價的關係,所以有些價格還比2060 Super低。那如果只是要用Premiere剪剪片的話,其實拿個GTX 1660就很可以了,把預算多投一點在CPU上效果會更好。
有通路可自行購買,底下是我找到最便宜的連結供大家參考…

- GTX 1650
- 記憶體容量:GDDR5 4GB
- 晶片核心時脈:1740 MHz
- 介面規格/保固期限:PCI Express 3.0/ 3年
- 輸出端子:1xDVI/1xHDMI/1xDP

- GTX 1660
- 記憶體容量:GDDR5 6GB
- 晶片核心時脈:1800 MHz
- 介面規格/保固期限:PCI Express 3.0/ 3年
- 輸出端子:1xDVI/1xHDMI/1xDP

- GTX 1660Ti
- 記憶體容量:GDDR6 6GB
- TORX FAN 2.0

- RTX-2060
- 顯示晶片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 記憶體 :6GB GDDR6
- 記憶體介面:192-bit

- RTX-2060S
- 顯示晶片 :NVIDIA® GeForce® RTX 2060S
- 記憶體 :8GB GDDR6
- 支援 HDCP
- 智慧風扇轉速
- NVIDIA G-SYNC技術

- RTX-2070
- 基礎頻率:最高1620MHz
- 記憶體:8G DDR6
- 電源需求:175W

- RX-5700
- 基礎頻率:最高1750MHz
- 記憶體:8G DDR6
- VR Ready

- RX-5700XT
- 基礎頻率:最高1750MHz
- 記憶體:8G DDR6
- VR Ready
- 防彎背板設計
- 雙BIOS設定
- DrMos,達到更完整的保護
- 5根高效能導熱管(純銅散熱管)
- 大面積散熱鋁擠鰭片
電源供應器選擇:
如果是拿N卡的話,因為普遍功率消耗不高,所以選用650W就足夠了,而5700和5700XT則因為功耗較偏高,所以最好是挑個600W以上會比較保險。
有通路可自行購買,點擊右方圖片是我找到最便宜的連結供大家參考…
足瓦350W左右的意思如下 ↓↓

延伸閱讀 ➤ (【電源供應器】要如何挑選? 新手指南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瓦數?)